赴台湾交流五日谈
——只要出发,便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
应台湾台中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邀请,我校王国平书记、林志平科长和随行4位青年教师,带领15名优秀学生于2016年8月27日到8月31日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。双方的师生在五天中,真诚相待,友谊互惠,感受姊妹学校的热情似火,情深义重。
同行师生合影
一、台湾缩影
台湾究竟带给人一种什么样子的感受呢?初识台湾是源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《日月潭》一课: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,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,南边像弯弯的月亮,叫月潭……朗朗上口的文字和绘声绘色的描述俨然把我吸引;再识则是阅读了廖信忠的那本书《我们台湾这些年》,从文字中认识台湾普通的民众生活和悲喜人生,这次很庆幸有机会来到美丽宝岛——台湾。飞机跨过台湾海峡,缓缓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的跑道上,我们便踏上了台湾这片热土,开始了在台中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考察学习之旅。
二、学校简介
台中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是台中地区唯一的一所工科类职业技能学校,众多学子慕名而来,学校面积12公顷,相当于我校的四倍,环境优雅,所开设的专业科目众多,选择面广,有机械科、板金科、汽车科、制图科、电机科、电子科、控制科、冷冻空调科、咨询科、建筑科、土木科、化工科、图文传播科等6群13科及综合职能科与中区技术教学中心,全校教职员工332人,现有班级数:日校78班(含综合职能科及资源班),学生人数3076人,实用技能学程15班,附设进修学校14班,学生人数642人,为台湾工业类科指标学府,并且人才辈出,无论在政府机构、学术界、公民营企业或成功创业,皆卓然有成,尤其是培育出技术精英,投入产业界,享誉社会。
台中高工校园风景
学校的办学理念是:让学生进入一流的学校,读一流的书,学一流的技能,实践一流的理想。培育一流的人才,成为CEO的摇篮,顶尖大学的骨干,使其拥有卓越的生涯发展。
考察目的:
遵循六字方针:“走出去,带回来”。台湾的教育理念和大陆的教育理念有些地方也存在一定差异,我们把我们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模式与台湾的老师们一同交流探讨,同时把台中高工的教学理念、办学特色,先进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带回来,融会贯通。
教育体制:
在台湾,职业教育的形态包括:职业学校、综合高中、专科学校、技术学院、科技大学、大学附设技术系所、进修教育、职业训练。其特色为:学生的比例高、科系设置最丰、学习层次最高(与国外相比)、私校比例最重、与经济政策及产业需求配合、产学合作密切、升学管道畅通、进修教育蓬勃发展。
三、校园生活
台中高工有77年的历史,房屋设施虽然陈旧但却很干净,走进实训楼、教学楼都整齐如一,虽然有些设备是70年代的制造的,但一开机后还能正常运作,可想而知,平日的保养和维护是何等的重要。有次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,我们走过一个房间,看到门外整齐摆放着很多鞋子,同行的老师介绍,这是他们的机房,要求学生脱鞋进入,我们点头赞许,其实这是个很好的习惯,这么多人,这么大的校园,要保持的如此整洁干净,靠的是每一个学子,从点滴做起,所以校园里几乎很少看到垃圾桶,也很少看到保洁人员,事无巨细,每个人都俨然养成了好的习惯。
我们观摩一堂电子技术课程,这门课程采用的是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,和我们这里的一体化教学有些相似,台中高工的老师上课也将学生小班化,一般有两个老师轮换教学,同时进行,这样既能保证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,也能将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。在课堂上,老师似乎更愿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,并讲究合作精神,会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动手自己操作,学生会一起讨论,一起钻研,在合作中取得进步。
课堂参观
在台湾的学习中也让我了解到了一些在大陆无法感受到的人文气息,眼光似乎放得更长远了。作为工科学校,学习生活中有的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教学,学校还注重丰富学生的而业余生活,品格培养,例如图书馆一学期至少会举办3到4场大型活动,比如名人讲座、艺术建筑、表演活动或者艺术交流,宣传则以张贴海报的形式,出现在校园中,让学生积极报名参加,耳闻目染,接触新鲜事物,感受博大精深,兼容并蓄的中国文化。这点让我想起了大学校园生活,在台中高工就能提前感受到些许大学校园生活的气息。
台湾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大,这点是我们望尘莫及的,别说学生,就连我们教师又有几个能够安安心心的静下心来,仔细阅读几本书籍?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,阅读位置着实被排在了末尾,这些不禁让人唏嘘。台中高工的图书馆馆长会买事先购置一个班级的量的相同书籍,由班主任以班级的形式统一借阅,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自己翻阅,并认真写书评和读后感。这样一来,充分利用了学校资源,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食粮,更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。
另外,在于台中高工的老师交流过程中,我们看到了与大陆不一样的师生关系,我们这里的观念是,学生必须尊重老师,老师在学生面前也必须庄重沉稳,学生与老师之间除了学习上的交流,很少有其他交集,但是在台湾,我们看到师生之间对话不仅仅局限于学习,也会夹杂一些生活上的琐事,师生之间亦师亦友。课间老师会坐下来一起讨论“宝可梦”,或者邀几个学生一起在学生餐厅喝杯饮料,吃个饭,如此亲近的是师生关系,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,也可以进行更好的教学探讨。
四、师生互动
学习内容一:3D打印教学。在实训室,学生使用三维制图软件进行造型,设计一个自己的吊牌,我们很多学生已经学过相关三维软件(如PROE、UG、CAD等),所以造型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难,这时候我们担心他们会不听任课老师的讲解,但出乎我们意料,台中高工的老师上课风趣幽默,他们的积极性仍然被调动起来,使得整堂课生动活泼,最后老师的指导下打印出属于自己的吊牌。
学生在台中高工上课
学习内容二:制作名片。该课程是由图文传播班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指导的,需要学生自己选用喜欢的模板,打上自己的信息资料制版,最后进行打印和裁剪。
学习内容三:焊接电路板。我们的学生和电子班的同学一同上了一堂电子实习课程,期间与台湾的学生一同研究图纸,探讨交流,最终完成变色小灯的电路板的焊接。
我们的学生还和台湾学生一同上了一堂体育课,场上篮球PK,不讲得分,只讲友情,让生生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。
五、再见台湾
再见,是为更好地再次相见。我们与台中高工的教师友谊,生生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冲刷而淡去,相反就如同一杯酒,愈陈愈香。五天的台湾交流虽然很短暂,但这是同行的21名师生人生中难忘的经历。我们开拓了视野,了解了台中高工的办学特色与管理模式,受益匪浅,相信这也会为我们今后的教学与管理提供宝贵的借鉴。
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
2016年9月6日